随着全球生态和环境问题的凸显,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手段正在由单点定位研究向联网研究发展,以求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揭示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与措施。近年来,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开放课题的资助下,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论证,在我国西北部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上联合建立了多个开放、共享的长期野外监测研究网络,并合作开展基于联网的科学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该研究网络的建立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预测我国西北部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一、自2020年起,针对我国西北部温带草原、高寒草地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基于统一技术标准和样地设计建立长期生物多样性野外联网实验监测平台,经专家论证后共确定了12个研究站点(图1),监测生物多样性等关键生态系统结构与属性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厘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维系机制。
二、针对我国北方草原鼢鼠、鼠兔和䶄鼠等鼠害严重区域,建立长期草原鼠种群动态监测研究网络,经专家论证后共建立了3处研究样地(图1),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揭示草原鼠种群大小的未来波动情况,为形成有效的草原鼠害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三、针对我国西北部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建立植物种质资源与种子功能性状研究网络,经专家论证后在东北草甸草原、内蒙古典型草原、新疆荒漠草原以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共建立4个研究区域,开展草类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及种子功能性状研究。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收集草类植物种质资源种子300余种,出版种子及幼苗图像专著一部,建立草类植物种子多光谱与高清图像数据库各1个。

图1 长期野外监测研究网络站点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