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了2024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入选者名单。我室博士研究生王鹏洋、段媛媛、张靖、张育文、张煜坤、孔园园等6人入选该计划,指导教师分别为熊友才教授,郭正刚教授,侯扶江教授,侯扶江教授、王晓波研究员,李发弟教授、王维民教授,乐祥鹏教授,托举学会分别为中国土壤学会、中国草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学会。
该计划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以30周岁以下高年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为支持对象,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增长才干、拓宽眼界、提升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优秀博士研究生更好成长,加快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并为入选者提供组织吸纳、学术兼职和学术资助三方面托举服务。
本次遴选工作由中国科协统筹部署,依托省级科协推荐和全国学会评审,采用严格的筛选机制,最终确定3226名优秀在读博士生获得资助。后续学校将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和托举服务工作,助力入选者更好成长。
个人简介:
王鹏洋,202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熊友才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旱地农业地膜污染生态学。以多年地膜覆盖下旱地玉米农田为研究点,系统评估微塑料和宏塑料在土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微塑料浓度比其形状更能决定土壤功能演变及细菌群落变化,揭示了宏/微塑料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揭示了“塑料膜际菌岛效应”,并首次发现生物降解薄膜对土壤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以第一(含共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National Science Review、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1篇ESI热点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博士生项目各1项,国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3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标兵等。
段媛媛,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郭正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草地啮齿动物,目前的研究表明高原鼠兔扰动会导致裸露斑块的土壤氮供应潜力低于植被覆盖区,也提出了酸解氨基酸氮是指示草地土壤氮供应潜力的有效指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atena,Ecological indicators以及Irrigation science期刊论文3篇,论文在生态学报,草业学报,草业科学以及生态学杂志发表4篇CSCD期刊论文。主持优秀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获得2021年度硕士国家奖学金、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2022年和2023年获得博士二等学业奖学金以及2024年博士国家奖学金。
张靖,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侯扶江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放牧生态学。以生物土壤结皮及其青藏高原栽培草地为研究点。在读期间,参与了“‘丝绸之路’草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冷季补饲放牧牦牛的生态系统效应与机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分别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logical Indicators、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在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和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SCI论文2篇,获批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加国内(第十二届现代生态学讲座研究生论坛)和国际会议(ESA Annual Meeting、中日韩草地学大会研究生论坛)并获奖。
张育文,2020级草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侯扶江教授,合作导师王晓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放牧管理与草地生态学。主要从土壤层、植被群落层、植被功能群层三个研究层,对高山草地长期放牧管理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有:一、长期非生长季放牧有利于封存深层土壤养分;二、长期放牧能够提升土壤养分,且对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有益;三、放牧管理可实现植被的重新配置,以应对气候影响并促进土壤碳封存。博士研究期间以第一作者在Geoderm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Plant Diversit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篇,CSCD核心期刊1篇。获得专利及软著共2项。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次。参与著作编撰1部。获得“周集中草地微生物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张煜坤,2022级畜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发弟教授、王维民教授。围绕宿主遗传学、宏基因组与大数据分析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积极推动育种精准智能化,服务国家农业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icrobiome、Nature子刊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 6篇,ESI全球高水平、高被引论文1篇,在iMet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合作发表论文9篇,担任Microbiome等期刊审稿人;曾获国家奖学金、甘肃省三好学生、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会“青年学者旅行奖”和“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专项奖励基金”、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全国博士论坛优秀墙报奖、兰大研究生学术年会草科院分论坛一等奖(两次)、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等多项荣誉。先后在天津奥群等6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开展育种工作,在王维民教授指导下研发出绵羊高性能基因组育种系列芯片“华羊芯”并建立配套绵羊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1项,已在多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大规模应用,累计开展遗传评估2.1万次,受到中国日报、央广网、科技日报、兰大官微、农民日报等40余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孔园园,202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乐祥鹏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绵羊肉质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以绵羊肌肉脂肪酸性状为研究热点,对绵羊肌肉脂肪酸含量特征的遗传机制解析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绵羊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筛选及功能验证的工作,为加速绵羊脂肪酸性状分子育种提供宝贵的遗传资源。以独立第一作者在Food Bioscience, Theriogenology,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以独立第一作者在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中国畜禽种业发表论文2篇;以除导师外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主持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1项。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中国科协于2024年9月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旨在让学术资源更广泛地惠及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后备军。专项计划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30岁以下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的高年级博士生,开展为期不超过2年的托举和培养,重点为入选者提供学术资助、组织吸纳和学术兼职三方面托举服务。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全国首批入选32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