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动态

首页 > 正文

农业生态课题组赴河西走廊考察并执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发布时间:2025-07-13 打印    

2025年7月4日至9日,重点实验室熊友才教授带领农业生态课题组一行22人赴甘肃省武威市、金昌市和张掖市等地考察。本次考察活动旨在推进“农田微塑料污染防控”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校地企合作,布置项目试验和技术研发任务。课题组深入废旧农膜污染防治基地、玉米/小麦主产区,通过实地采样分析、技术研讨与田间教学,系统探索河西走廊地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青年教授赵泽瑛、副教授宋渊、副教授丁敏和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一博参加了本次考察。


期间,项目团队在甘肃绿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基地试点推广农膜减量替代和农田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项目团队联合地方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推进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牛粪纤维复合膜等绿色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应用,积极探索农膜减量替代、尾菜还田、地膜科学回收等污染防控措施。

项目重点关注新型牛粪生物质地膜(膜纸复合膜)在农田中的创新应用,通过与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的对比试验,系统评估了其在促进降解、减少塑料用量和改善土壤健康等方面的实际效果。熊友才教授强调,要加强微塑料残留的定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地膜材料性能,并创新地膜覆埋与回收工艺,持续推进绿色替代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在张掖市甘州区和民乐县等重点示范区,项目团队联合河西学院、甘州区农业局和民乐县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针对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板蓝根、黄芪等作物生产中的水氮调控和地膜减量技术,开展田间试验与技术示范,并系统评估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增产和制种玉米连作障碍治理等关键技术措施对地膜减量和微塑料污染防控的协同增效作用。熊友才教授为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与技术指导,探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优化种植模式和强化农膜微塑料污染防控的科学路径,受到各方好评。


此次活动共走访7个科研试验基地,调研2家农业企业,开展8场专题研讨和现场教学,取得了农膜减量替代、微塑料污染防治、水肥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多项共识与技术进展。团队成员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均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实用技术。


熊友才教授指出,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协同合作,必须把实验室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持续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本次跨学科专项考察不仅深化了校际、校企交流,促进了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也为河西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团队将持续跟进相关技术研发与成果示范推广,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转型贡献更大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