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正文

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开始投票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进入候选人

发布时间:2017-06-28 打印    

为热烈庆祝第33个教师节,大力宣传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教育部近期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据中国教育报7月6日消息,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入选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投票已于7月6日在中国教育新闻网拉开帷幕。

投票规则:

一、投票时间:7月6日至7月20日

二、投票方式

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进行电脑端和手机端网络投票。

进入网站后点击右上角“注册”登录,按提示投票选择支持的候选人。每次投票不超过10人,对同一候选人限投一票。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3.本次投票一律免费。

三、结果表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根据投票结果和实际情况,从64位候选人中推选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在教师节期间对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行宣传表彰。

南志标院士简介:

南志标,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西北48年,始终坚守“教学和科研为教师安身立命之本”的初衷,执着前行,锲而不舍。他在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历经多次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的情况下,在教学中亲力亲为,生怕耽误学生学习。他创建了草业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草地退化严重、高山草原条件严酷、草地生产病害肆虐等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在全国推广,累计挽回损失2.1亿元。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等荣誉。

南志标院士事迹:

今年是南志标从教的第36年、扎根西北的第48年,他在西北这片土地上,用真心换取师生的爱,用爱心赢得师生的情,用诚心建起师生的敬。

南志标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智库中国草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南志标创造了我国草业科学领域诸多第一:创建了草业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国家级草业科学教学团队的带头人,第一个草业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一个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第一个草地农业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

2002年调入兰州大学担任教授前,南志标还担任过工人、草原技术员、教师等职,丰富的基层经验和严谨的研究态度,让南志标获奖无数: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贡献奖、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的褒奖状……当荣誉纷至沓来,南志标思想上没有“膨胀”,依旧每天按时上班,在实验室里安心研究。

扎根西北、锲而不舍的科学家

“教学和科研是一名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正是这种不忘初衷,坚守本心的执着精神,让南志标在科研道路上,扎根西北偏远地区,始终坚持在高山草原、荒漠草原、黄土高原农耕区开展工作。

有他在,草地退化不再严峻。

我国90%以上草地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影响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南志标带领学术集体,研究提出不合理的农业系统是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确立了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等退化草地适宜的休牧年限、治理技术体系和合理利用方式,并据此建立了分别适用于我国北方牧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的草地农业模式,使示范区草地生产力提高1/3至1倍。

有他在,高山草原焕发生机。

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高山草原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3,是我国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大,缺乏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家畜常面临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困境。南志标带领学术集体,在青藏高原开展了优良牧草新品种选育,育成适应高山草原春箭筈豌豆新品种3个,在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大面积推广,极大地促进了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有他在,草地病害无处遁行。

病害是限制草地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引致牧草产量平均减产10%以上,一些病害产生毒素,可引起家畜中毒。南志标率领团队在我国最早系统开展了牧草真菌病害研究,明确了我国草类植物5500多种病害病原、寄主及分布,极大地丰富了牧草病原菌的多样性。他还研究提出了我国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的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应用,累计挽回损失2.1亿元;提出草地有害生物系统观是国内外前沿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建立处理小批量种子、同时防治种带真菌和破除硬实的方法,被联合国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采纳为种质库的日常技术措施。

教研结合、开拓创新的引路人

除了扎根科研领域,南志标还让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虽然科研任务繁重,但他始终把教学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与义务,攻克教学和课程两大体系建设的难题。

南志标带领学术集体制定了充分利用兰州大学基础研究雄厚的优势,发展建设相关学科群,并根据任继周先生草地农业具有四个生产层的思想和国家需求,创立了本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草业经济与管理方向以及草业经济管理硕士点。在不足8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准设立了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畜牧学一级学科和草业科学二级学科2个博士点,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一级学科2个硕士点,草业地理信息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6个硕士点,及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他还研究建立了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人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指导下,兰州大学草学专业2012年在全国33所设有草科学院校中排名第一,是兰州大学、乃至甘肃省唯一的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

作为兰州大学主讲教师,南志标以草地农业系统观为指导,系统改革了《草地保护学》的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课堂—实验室—野外试验站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专业课程,使学生对有害生物及草地保护有更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他同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专业英语》,创建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草业微生物学》、专业主干课《草地保护学》、硕士生专业课《牧草病理学》和博士生专业课《草地病理生态学》等课程,形成了完整的草地保护学“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体系。

南志标曾说:“草业科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的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要接地气,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和课程体系、教育情结与执着精神,兰州大学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在2016年被批准为第一个国家级草业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课堂—实验室—野外试验站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落地生根。

潜心教书、以德育人的教育专家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是南志标一直尊崇的教育理念。他视教育为责任、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围绕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培养人才。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面对青年学者,南志标常常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读文献、怎么做试验,与青年教师、学生一同在草地、在农田开展调查和取样。他把自己建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制作的《草地保护学》、《草业微生物学》等课程上千张的多媒体教学幻灯片,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青年教师使用。凡是有利于团队建设的事,他都积极鼓励,极力促成。在妻子心里,从教36年的南志标“总是不知疲倦,觉得时间不够用,只有工作能使他高兴”。

匠心严师,抱病坚守。对于学生,南志标是不折不扣的严师。大到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实施方案,小到论文的标点符号、文献的引用,他都一点一滴的指导,反复修改。

10年前,南志标的右眼已经完全失明,仅靠左眼工作。即使如此,每个研究生论文他都会修改3稿以上,一字一句地密密麻麻标注。由于连续的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左眼视力也每况愈下。4年多来,左眼数次做了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视力最差的时候,即使是熟人面对面,也看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每个学生试验仍然亲力亲为,看不了文字,就请人念。甚至在刚做完手术后不到1小时,眼睛还蒙着纱布,就开始处理学生的邮件。

仁爱慈父,关怀备至。南志标不仅是严师,还是“慈父”。他设立了鼓励大家多出成果的激励机制,尽可能从经济上提供帮助,减少学生的后顾之忧;他积极为学生创造出国学习机会,并对每个初次出国的学生嘱咐注意事项,从爱国到学习、生活,都会一一叮嘱。他在给博士研究生高鹏的短信中写道:“不断思考自己的试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要善于学习,从文献中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从善如流,博采众长,不固执,不保守。要勤奋,有序、合理安排时间,不拖拉。”博士研究生康琦目前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依然常常收到南志标的短信,“读着短信,脑海中映出了南老师左手拿着手机,眼睛贴近手机屏幕,右手写着短信的身影……那个平时正言厉色的老师此时竟是如此地亲切,而亲切中又带着那些许深藏不露的急切”。

放眼国际,指引未来。南志标非常注重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他充分利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全力推进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的国际合作,仅近5年,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有232人次的外国专家学者来院访问和学术交流。全院教师中,在国外有一年或以上学习或研究经历的人员达到教师总人数的71.4%,其中通过他自己的影响,获得国际经费支持的至少占其中的四分之一。

鞠躬尽瘁、以责为纲的守望者

南志标的成就与坚守源于他对“责任”二字的诠释与敬重。他一直强调,人首先要负责任,有了家庭就要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从事科研,就要努力把自己承担的任务做到最好,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满足国家的需求;作为教师,你就要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无愧于教师的称号和学生、家长的信任与托付。

1989年南志标于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选择是否继续开展博士后研究时,因为任继周院士一句“国家需要你们”就毅然回国。正因为这样的责任感,南志标始终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围绕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尽职尽责。

自1969年从北京下乡到甘肃山丹军马场以来,南志标已经在草业领域工作了近半个世纪,大家都称他“草原的儿子”。

“教书不仅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当青年学子心情沉重而来,精神抖擞而去时,你收获的是成功;当学生们充满朝气的脸上透露出获知的满足时,你收获的是责任;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青年创业者们向你道一声谢谢时,你收获的是幸福。同时,教书也使你的科研如虎添翼,教学、科研相得益彰。因此,我坚信,有一份付出,必定会有一份收获。”这是南志标多年教书育人的心得。

“专业之外的活动,我一般不参加。”即使如此,他每年平均参加学术会议次数仍达40余次。正是这种对农业、对草业事业的挚爱,让他扎根在草业工作一线近50年,为甘肃乃至全国的草地农业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发现错误?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法伊莎

    责任编辑: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