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干旱农业生态
研究群:草田系统
研究群:Grass field system
Tel:00-86-(0)931-8912848 Fax:00-86-(0)931-8912848 Email:fmli@lzu.edu.cn
基本情况
李凤民,博士,二级教授,1962年10月生于河北新乐。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受聘我国农业生态学领域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牵头获得本领域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1),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10);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2007)。
教育经历
1983年毕业于全国首个开办生态学本科专业的内蒙古大学,1989年在西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兰州大学博士后出站。此后在日本国际自然农法研究中心做博士后1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年(Visiting Fellow)。
工作经历
1994年博士后出站后至今在兰州大学工作。先后任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2002)/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2011)的副主任(1995-2005),主任(2005-2011),2012年起任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至今)副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1999-2002, 2006-2010);兰大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自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旱寒生态学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2007,2012);牵头获得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任建设期负责人(2007-2011)。
此外,还兼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和第七届民进甘肃省委会副主委、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甘肃省政协常委等。在担任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扭转了该实验室长期以来徘徊不前的困难局面,在2010年教育部周期性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为西部地区唯一获得优秀的实验室,为升格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了重要基础;2011年在武书连团队及多个网站公布的全国高校专业排名中,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位居全国高校本专业第一位;在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排名中兰州大学生态学位居全国并列第二。
引进美国杜克大学James Reynolds教授为兰大首位外专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共同开展旱地生态系统研究。
作为甘肃省政协常委,结合本人从事专业,为促进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交政协提案10余份,并获得省政协优秀提案奖。
学术任职
任国务院第六届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教育部第3、4、5届科技委生物学部(二)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学专委会副主任(2005-),甘肃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国内多个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等。
还曾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UOttawa)、西澳大利亚大学(UWA)兼职教授,先后担任4个国际知名SCI期刊编委会成员(Agronomy Journal; Agriculture, Eecosystem & Environment; Field Crops Research; Agroecology and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新英文期刊World Agriculture,以及7个中文学术期刊编委(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生态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草业学报)。
荣誉与奖励
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荣获2015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农业科学贡献奖。
研究生培养
近20年来培养研究生约100人,其中硕士和博士各占约1/2,现在读研究生近20人,其中有国际留学生数人。
当前研究领域
1. 干旱环境下作物生理生态和种质资源创新
以生活史进化理论在作物生理生态中的应用为特色,从竞争能力、根冠关系、根源信号和生产力形成等方面研究作物高产性途径和机理,并据此开展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2. 降水高效利用与旱作农田高效可持续生产
以旱地高产为核心,协调降水资源利用与土壤质量关系,促进高效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旱地农业发展理论和实践体系。
3. 旱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以人类与自然系统和谐共处为核心,开展生态系统设计与重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学科交叉的视角观察研究旱地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为旱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成功案例
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基础问题前期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科研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奖6次,其中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
将当代生态学理论运用于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选择与进化理论研究植物抗旱性,初步建立了以生活史生态学为基础的植物/作物抗旱性理论框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旱作农业集水补灌、田间微集水、作物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演变关系、以及苜蓿草地与作物轮作等,提出了半干旱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发展的集水型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及其景观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