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实验室干旱农业生态国际合作在阿拉伯国家崭露头角

发布时间:2014-04-10 打印    

3月25日-29日,实验室副主任李凤民教授和熊友才教授应邀访问巴基斯坦萨果达大学,与该校主要领导会谈,并参加由该校主办,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基斯坦教育部和兰州大学等单位共同协办的雨养地区管理与粮食安全策略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Food Security Problems through Utilization of Rain-fed Areas)。来自约旦、土耳其、苏丹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五百多人参加会议,实验室干旱农业生态研究与示范应用引起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合作兴趣。

3月25日,萨果达大学校长Mohammad Akram Chaudhary教授会见了李凤民教授和熊友才教授。Chaudhary教授对两位中国的同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萨果达大学与兰州大学已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干旱农业生态与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潜力,前期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相信将来的合作前景更好。李凤民教授介绍了我校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与双方合作的进展,在科学研究、人员互访和合作计划方面与Chaudhary校长交换了意见,并邀请校长在方便时访问兰州大学。该校农学院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校荣誉教授Muhammad Ashraf博士陪同会见。

3月26日,在该校举办的雨养地区管理与粮食安全策略国际会议开幕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教育司Mahesh Pradhan先生和实验室李凤民教授分别致辞。Pradhan先生特别提到,中国的兰州大学在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第三世界合作做出了很好的贡献,期望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李凤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巴基斯坦等中亚国家与我国西北有相似的地理与气候特征,是发展雨养农业的良好平台。实验室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了雨养节水农业试验与示范,取得很好的效果,进展令人鼓舞,他相信中巴双方将传承友谊,能结出更多更好的硕果。

李凤民教授和熊友才教授分别作了“中国黄土高原旱地作物系统对畜牧业的支撑作用”与“推广中国的雨养农业系统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的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Ashraf院士对报告内容表示高度赞赏,认为中国的雨养农业立足个体小农户,其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程度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为南岸合作树立了典范,非常值得在巴基斯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和应用。土耳其著名生态学教授、伊斯兰科学院院士Munir Ozturk博士认为,中国的雨养农业技术同样适合在土耳其推广应用,其潜力非常巨大。会议期间,同行们纷纷索要相关资料,询问合作意向和合作途径。部分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对到兰州大学学习和深造表达了强烈愿望,纷纷询问求学细节。

3月28日会议结束之后,Ashraf院士陪同实验室两位教授考察了巴基斯坦典型农业区,并就两校拟建立的雨养农业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讨论,包括试验面积、台站选址、合作方式及合作时间等问题,双方初步拟定了合作计划。

会议结束后,以李凤民教授和熊友才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研究团队引起了巴基斯坦国内包括Nama-i-waqt和Daily Ausaf在内的多家知名媒体的追踪报道和高度关注。他们认为,中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巴基斯坦想要发展成一个农业大国,首先要有像中国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取得显著成效的先进农业技术,因此加强中巴之间的农业合作,是非常迫切的一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