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草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研究群:草地生态
研究群:Grassland ecology
Tel: Fax: Email:jshe@pku.edu.cn
基本情况
贺金生,男,博士,1965年出生,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计划(973)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化学计量生态学研究。已出版论著章节9篇,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约22353次(Google Scholar),其中SCI引用约15749余次。Email:jshe@pku.edu.cn。办公地址:兰州大学生物楼518,思雨楼217。教育经历
1984.9-1988.7,兰州大学生物系, 理学学士,植物学专业
1988.9-1991.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理学硕士,植物学专业
1995.9-1998.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理学博士,生态学专业
1999.7-2002.8,哈佛大学进化与生物学系博士后 (生物学)
工作经历
2018.1-,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
2017.7-,北京大学新体制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
2010.9-2014.10,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9.3-2012.5,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
2008.8-,北京大学生态学系教授
2007.10-2008.1,瑞士苏黎世大学环境研究所,联邦工学院植物研究所,Visiting Professor, 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
2007.1-2016.5,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副主任
2002.8-2008.7,北京大学生态学系,副教授
1999.7-2002.8,哈佛大学,博士后
1991.6-1999.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副研究员
学术任职
国内外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
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2020
北京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2017-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2018-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8-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草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20-
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2020-
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2021-
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2004-
《生物多样性》编委,2009-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Associate Editor, 2008-;Editor,2019-
《应用生态学报》编委,2021-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编委,2021-
Faculty Opinions,Faculty member,2021-
荣誉与奖励
获得的奖项
200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第3完成人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第5完成人
2016年,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第10完成人
获得的荣誉
1998年,中科院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博士论文“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的格局和过程”
2006年,北京大学“宝洁”奖
2007年,瑞士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基金 (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search Fellow)
2007年,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5年,北京大学“宝洁”奖
课程教学
普通生态学I(北京大学)
生态学控制实验野外实习
博士后合作者
当前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化学计量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的成绩包括:
1 系统研究了我国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变化规律和控制因子,阐明了我国草地优势植物以及土壤的C 、N、P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GCB,Oecologia, Biogeosciences 等);
2 系统研究了中国草地优势植物功能属性特征,发现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植物生态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遵循热带、温带地区的规律,证明植物生态属性之间存在趋同演化关系 (Ecology, New Phytol 等);
3 研究了青藏高原草地地上和地下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发现地下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多样性一样,对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影响,未来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Nature Communications, GEB 等);
4 基于长期监测和实验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温暖化会降低高寒草地的生产力稳定性(Nature Communications),而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组成的改变,引起了植物根系垂直分布的变化,这在草地生产力维持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PNAS);
5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持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全球变化研究平台,包括“增温-降水”控制实验、高寒草地养分调控实验、高寒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系统及水位影响的实验。
研究项目
在研项目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高寒草地草种创新、生态修复与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研究,2022.09-2025.09,主持,10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130065),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形成及全球变化下的维持机制,2022.1-2026.12,主持,293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 (32192461),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原优势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生产力形成机制,2022.1-2026.12,主持,352.5万元;
主要已结题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507700),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物源制约因子及其应用技术研发,2020.1-2022.6,首席,2031万元;
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项目,2020.7-2022.6,主持,3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1630009), 高寒草地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2017.1-2021.12,主持,289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1570394),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开花物候和繁殖输出的影响,2016.1-2019.12,主持,直接经费70万元;
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气候变化专项” (2014CB954004), 土壤系统碳动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2014.1-2018.8,首席科学家,22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481),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对水位降低和氮沉降的响应,2013-2016,主持,82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创新群体”成员 (31021001/31321061/316210911),中国陆地植被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2011.1-2019.12,3期, 50万元/每期;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 (XDA05050304),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2011.1-2015.12,主持,900万元;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31025005), 植物功能属性与化学计量生态学,2011.1-2014.12,200万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7BAC06B00), 藏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稳定性维持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7-2010,60万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计划, 2010CB950602), 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主要过程及碳源汇机制,2010.6-2014.12, 研究骨干, 120万元;
中日韩A3前瞻计划项目 (Asia 3 Foresight Program): Quantifying and predicting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in East Asia: toward a network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7-2010, 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叶功能属性特征及环境的修饰作用,2007-2009, 主持,39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创新群体”成员: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成员,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温带草地根系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个体、种群和功能属性的关联 (2005-2007), 主持,45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我国温带草地碳库分布、动态与气候控制 (2003-2006), 专题主持,50万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计划),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2002-2007),研究骨干(专题主持),90万元。